公司要闻
铁军的献礼:西北捷音动地来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次数:4099    来源:文 李东周 郭志宽 张凌云 张筱雯 杨欢 李思南 赵薇

       5月29日凌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东方微微透白。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独力承建的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项目试车现场,弥漫着些许紧张的气氛。

       4时,气化炉点火。9时38分,投煤成功,装置产出合格甲醇产品,联合试车一次成功。在场的中化六建员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依然顶住压力,确保项目按期一次投产成功,创造了煤化工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铸入宏图的工程:单个合同额刷新纪录

       时间退回到两年前。2018年7月20日上午10时,宝丰能源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现场,双方负责人在施工合同上落笔签字的瞬间,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毫无疑问,该项目对双方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年5月16日,也就是项目开工前两个月,作为宁东基地“双核”之一和我国现代煤化工的产业新星,宝丰能源正式登陆上交所,并募资投建焦炭气化制60万吨/年烯烃项目。募投项目概算总投资152.79亿元,主要包括前段的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和后段的60万吨/年甲醇制聚烯烃两部分。项目投产后,宝丰能源将具备120万吨/年聚烯烃、400万吨/年甲醇生产能力,且其聚烯烃生产所用原料甲醇将实现全部自给,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宝丰能源总裁刘元管指出,220万吨/年甲醇工程的开工建设,是“百年宝丰”宏图上极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项目不仅嵌在宝丰能源的宏图上,也铸进中化六建的发展版图中。据中化六建总工程师肖逸介绍,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项目合同额为15.6亿元,创下中化六建单合同额历史之最。项目包括的气化、净化、硫回收、合成、空分、全厂公用工程及动力锅炉等,全部由中化六建完成。“220万吨/年甲醇项目不仅刷新了中化六建单个项目合同额纪录,更翻开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中化六建董事长、总经理胡二甫说,如此大的项目,全部交给一家化建企业独力完成,这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项目启动后,中化六建迅速成立指挥部,胡二甫亲任指挥长,所属第三分公司、第六分公司、基础设施公司、第三安装公司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建设。
       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是中化六建?
       实际上,2007年宝丰能源成立不久,双方就开展合作。在220万吨/年甲醇项目开工前的11年里,中化六建为宝丰能源建设了15个工程项目,合同额累计超过10亿元,所有建设项目均一次投产成功,施工能力、管理水平、施工质量等深得业主认可。这份认可,既有对中化六建技术实力和既有成绩的信任,也有对其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认同。

       “中化六建是宝丰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从2007年至今,双方合作超过13年。可以说,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项目试车成功后,刘元管这样评价道,“尤其是在220万吨/年甲醇项目上,双方携手破解了很多难题。在彼此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施工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最终实现了这个世界级大型项目的成功投产。”



        大国工匠的实力:质求十分的“工”,技高一筹的“匠”
      220万吨/年甲醇项目非比寻常。它融合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并开创多项行业第一。在装置方面,项目采用目前世界单套产能最大的220万吨/年甲醇合成塔和国产最大的10.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空分机组等国产“重器”,且均为首次投运,对推进大型化工装备国产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项目挑战度很高,但也正是优秀化建企业一展所长的舞台。作为驰名业内的“大国重器”建设者,中化六建自有“大国工匠”的底气和实力。他们在煤化工、空分工程、甲醇、烯烃、多晶硅等领域,均拥有出色的业绩。凭着  一双巧夺天工的手,近10年来,中化六建共建设26个气化项目,94台气化炉(其中一套全球最大),锻炼了一批技术高超的技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人才和经验优势的直接体现,是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气化项目现场,由于设计原因,过滤机真空泵基础预埋地脚螺栓位置与设备底座螺栓孔位置存在较大偏差,导致6台过滤机真空泵无法安装。若根据到货设备更改基础,十分耗时。技术人员讨论后当场提出,在原混凝土基础上设置型号一致的钢梁支架,并沿全长设加强肋;钢梁之间采用焊接连接,钢梁下翼缘板开孔用于连接地脚螺栓,上翼开孔连接设备。该方案经设计同意后执行,保证了设备安装按照节点完成。
       空分装置后备系统罐区施工时,內罐预留空间狭小,运送材料既劳人费时又不方便。安装队伍稍一琢磨,自制了一辆“轨道小车”——用几个滑轮组成一条轨道,一头固定到罐壁,一头固定在需要运送的内筒壁板上。只需拉动滑轮,就可把壁板轻松运至指定安装区域,省时省力。
       对施工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是中化六建项目团队的一贯风格。这些工地上的“糙汉子”,实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宁夏的冬天阴冷干燥,土建施工模板时有漏浆情况发生,许多技术员束手无策。项目部施工队长老贺有办法:将木模板拼缝处平直刨光拼接紧密,浇混凝土前隔液浇水,水量控制到刚好使模板润湿膨胀但不会因积水而冻住,每日核查模板是否连接紧密。凭着多年练就的一双“鹰眼”,老贺一眼就能把不合格的地方挑出来返工。
       压缩机厂房浇筑期间,老贺全程跟进。为了实现全程紧盯,他索性把车停在厂房旁边,作为临时卧室“住”了整整一周,半夜醒了就去厂房转转。有人劝他回去休息:“离现场又不远,有事开车10分钟就到了。”老贺不同意:“这么重要的施工阶段,一点事都不能发生,住在现场就是要把问题从苗头掐断。”老贺的故事不胫而走,后来连业主都知道项目部有一位“在工地安家”的施工队长。
       时代永远在发展。“工匠”不是天赋异禀,因循守旧吃老本是没有前途的,必须与时俱进,如不能破茧而出,则必然作茧自缚。
       项目部流传着一个“冷板凳”的故事。文明施工是行业近年来的潮流,也是业主明确提出的要求。项目部一抓再抓,却久不见成效。“说到底,施工队长能够注重安全施工,但在文明施工方面仍然认识不到位。”多次宣讲、批评、考核均不见成效后,项目经理朱道强下了决心,不唱红脸唱黑脸,在会议室里设置“冷板凳”。每周巡检评比出3支文明施工不合格施工队,队长要坐在靠墙角的“冷板凳”上开会,其他与会人员围桌而坐。

       这个看起来颇有些不讲情面的决定得到了坚决执行,结果不但提高了所有队长的文明施工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如果说制度是为了让人不敢犯错,那么脸面是为了让人不愿犯错。” 朱道强说,倘若一味做好好先生,损失的是共同的事业。



       化建铁军的速度:22个月创下工期奇迹
       对业主而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工期是最为紧要的。而在业内,有铁军之誉的中化六建,向以过硬的质量和优秀的工期著称。据肖逸回忆,合同是6月份谈好的,公司随即启动项目、制订计划、协调参建单位和人员,7月即进现场。短短一个月内,就集中了5个分公司的力量,并确保专业安装公司到位,充分展现出其在大型项目运营上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的施工调度能力。
       此后,一场披星戴月的奋战迅速展开。一位项目经理感叹说,纵是做过许多大型项目,也从未如此焦心忙碌。但在中化六建,肯于奋战的人永远不会孤独。“自从项目启动至今,不仅胡二甫总经理经常亲临指挥,公司所有副总经理全都来过。”一位项目部员工说,公司对该项目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员重视。在项目建设中,公司领导和全体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常常主动放弃节假日加班,确保建设质量和工期进度。
       一般情况下,220万吨/年甲醇这类项目工期需要3年左右。但从2018年6月份开建,到2020年5月点火,中化六建仅用22个月就实现了试生产。从现场情况看,除防腐保温仍有部分尾项外,土建、安装、电仪等全部按节点完成。优秀的工期进度,带来的不仅是一年多的收益,还有可有效应对政策、市场变化的时间上的巨大余裕。一位神华宁煤的管理专家到现场后,对项目建设速度连连惊叹:“想不到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量的施工任务。”
       优秀工期的背后,是无数人不畏艰辛的忘我付出。甲醇项目地处灵武市宁东镇西北,这里海拨1000~1200米,自然条件恶劣。项目大部分土建施工都是在干燥寒冷的漫长冬季进行,环境严峻,工程量大,土建施工尤为艰难。同时,专业、工序交叉施工多,设备运输和吊装受限制,施工组织难度较大;工艺管道的焊接质量要求高,防腐要求严格。
       2018年年底,宁夏的气温低至近-20℃。土建队工人穿着棉袄,在50米高的框架上浇筑混凝土。12月18日,他们奋战26小时,实现东磨煤框架封顶;12月21日,奋战48小时,西磨煤框架顺利封顶;12月24日,奋战12小时,东气化顺利封顶;12月27日,经过13个小时奋战,西气化框架顺利封顶,比业主要求提前4天完成土建施工。而在22个月的建设过程中,突击大干、劳动竞赛等活动此起彼伏。朱道强甚至喊出了“人歇机器不歇”的口号,带领施工队伍半个月高质量完成3000达因的焊接量。
       2020年3月14日深夜,项目部从业主处获悉,低甲装置的12米地管施工尚未完成,可能影响第二天土建队30人正常上班。项目部立刻决定连夜抢工,项目经理带着8名从被窝里爬起来的团员青年组成突击队连夜施工。23点21分,地管施工圆满结束。业主相关负责人在每周的视频工作会上说:“中化六建的团员青年突击队真是好样的!”

       虽然是5个分公司参建,但中化六建整个项目的协调却如臂使指。参建分公司各司其职的同时,也能够胸怀大局,以公司利益、客户利益为准绳团结协作。净化装置的核心设备等温变换炉直径4.2米,高19.8米,净重240吨,吊装难度大且麻烦。由于设备到货滞后,为了不影响兄弟单位公用管廊钢结构和管道安装以及电气电缆敷设施工进度,净化项目部决定不预留公用管廊钢结构,采用拆解吊装法,将变换炉拆解为壳体、内芯、封头三部分,分三次吊装、跨越。虽然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为兄弟单位此段管廊施工至少提前了两个月工期,并最终保障了业主的利益。



       慨然以赴的远征:3700人的复工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项目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为最大程度保证业主利益,中化六建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踏上了艰难而令人惊叹的复工之路。她向行业内外有力地证明,除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卓越的管理能力、深厚的人才底蕴和优秀的团队精神之外,还拥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出色的应急反应能力。
       复工初期,正是疫情肆虐时,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滞留襄阳,短期内不能返岗。面对这种几乎束手难解的困境,一批还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挺身而出。90后工程部青年员工张克宇自告奋勇,2月24日自驾7小时入宁返岗,成为第一批复工人员。气化项目部首批共有7名青年员工成功返岗,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每天反复确认工程的各节点进度,每晚向项目领导汇报当天进场人员数量、施工进度及完成工程量等情况,同时配合HSE部进行复工后疫情防控措施的汇报,平均每天坚持工作15小时。
       净化项目部不甘落后,银川按规定可以返岗的团支部书记兼经营主任侯鹏飞在团员青年群里发出“复工复产”的提议,得到31位团员的积极响应。2月25日晚,侯鹏飞自驾如期到达宝丰现场。2月27日,净化项目部返岗员工122人。大家毛遂自荐,组成临时管理层:侯鹏飞任项目经理,设材主任井立远为施工经理,技术人员柴维辉当上了后勤保障组组长。他们点兵点将、分工分组,推动项目建设进入安全有序状态。
       就这样,在管理人员多数无法返岗的情况下,项目部仍然奇迹般地迅速复工并保持基本的施工进度。张克宇说:“项目顺利投产是所有人的目标与任务。大家的热情使我更加笃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坚定了保时保质完成任务的信心与决心。”
       3月12日,湖北襄阳,在全国白衣守护者们支援湖北时,夏玉良、朱道强等117名蓝衣建设者也从湖北出征。5辆大巴车从襄阳出发驶往宁夏银川——这也是襄阳市第一批大规模跨省“点对点”包车运输。董事长胡二甫、党委书记敖谦与公司领导层亲往壮行。18个小时后,他们在1000公里外熟悉的异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继续未完的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之前十几天,中化六建副总经理张效康已先行到达项目现场坐镇指挥——“中化六建没有‘给我上’,只有‘跟我上’。”至此,项目进程进一步提速。
       “宁夏是襄阳的对口支援省份,甲醇项目是当地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我那时没想别的,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回报。”与117名勇士同行、自驾赴宁的中化六建第三分公司副经理胡家宜说,“接受了公司这么多年的培养,总要有点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实现既定工期,复工期间,项目部员工平均每人每天通话数十次、接触各类计划报表几十份,却依然干劲满满。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愿:与时间赛跑,把因疫情失去的进度一点点补回来。2月29日,第三分公司承建的2×10.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2#汽轮机试车成功,比工程节点提前8天,赢下复工第一战;二氧化碳压缩机组联动试车成功,提前4天;4月9日,空分装置顺利开车,比原计划提前一周。

       “疫情防控期间,宝丰能源甲醇项目复工人员总计达3700人,位居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之首。”胡二甫表示,得益于中化六建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应对,项目工期得到了有力保证。



       “国家队”的献礼:呼应六稳六保,助力国计民生
       作为化建行业的“国家队”,中化六建在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保持助力国计民生的高视角,并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在疫情并不平稳的当下,随着众多企业经营的难以为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多地甚至对此前严格管控的“地摊经济”开绿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报告全文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同时,总理在5月28日下午答记者问时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20万吨/年甲醇项目试车成功的捷报发出后,许多人注意到,这类重点项目的高质量建设运行,有利于推动就业、造福民生,也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稳定。以该项目为例,不但能够推动宁夏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更能带来相当一部分就业机会。宝丰能源方面表示,甲醇项目达产后,预计可使募投项目整体增加就业数千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增加就业岗位近万个。同时,还将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企业、行业培育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而项目建设本身,据肖逸介绍,累计为超过1万名工人提供了“饭碗”。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山东、河南,并有相当一部分从宁夏本地招聘。同时,项目部每年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项目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并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巡察项目时,肖逸对年轻员工谆谆以告:“经过这种大项目的历练,以后做项目都会容易许多。要努力把握住机会。”
       将自身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战略相结合,这是中化六建作为央企的担当,也是许多员工的认知。“作为一名员工,我为参与建设这样一个项目而倍有成就感;而作为一名党员,感受更多的则是身为‘国家队’一员的责任感。”胡家宜说,“我经常告诉新来的员工,在中化六建工作,要多想想工作背后的意义。”
       “大学刚毕业就到这儿了,项目经历使我得到了飞速成长。”项目部一名党小组组长、资料员小杨说,公司党建活动的丰富多彩,项目工作的如火如荼,同事之间的关心提携,帮助她锤炼出乐观而富有激情的心态。
       百折不挠谓之铁,千人一呼国之军。铁军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国之铁军。从上世纪60年代在蓝天荒原的青海西宁风餐露宿建设两厂一所,到1969年服从国家建设需要东迁襄阳以及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在铁军旗帜的引领下,中化六建几代员工从白山黑水跋涉到天涯海角,从雪域高原跨越到千岛大洋,纵横千万里,以工业建设者的豪情,在化工工程领域拼出了一片天地,绘就了万里画图,这杆旗从来不倒。这是中化六建作为央企的风骨和尊严。

       如今,宝丰能源220万吨/年甲醇项目奏响凯歌。中化六建用一次成功的试车,用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用一个以信念、责任和担当写就的故事,向这个不寻常的春天献礼,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