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闻
中化六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发布时间:2020-01-09    浏览次数:4296    来源:编辑:陈亚胜

两江声合郡前流,夹岸垂杨起画楼。

此际最宜何处看,将家须向习池游。

湖北省襄阳市东津镇张家湾,汉江与唐白河在此相汇,奔腾的江水滚滚向前,从2800年前樊城肇始至今,看尽了沧海桑田。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总部大楼身处两水相拥之地,论历史只算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这座新起的大楼,成为中化六建发展史上的新起点。它势必要与这两江洪流一起,见证这家老牌国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上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壮举。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和必然的选择,也应该成为企业永恒的追求。”中化六建董事长、总经理胡二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已将其写进公司的战略规划,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作为中国化工工程建设领域闻名遐迩的“铁军”,中化六建对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认知,对未来转型升级将如何擘画,对响应国家战略实现企业价值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产业潮流 时代强音

大国名企的站位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书记同时强调,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对此,中化六建用战略层面的行动作出了迅速而有力的响应。

“为什么要讲三力(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因为国有企业有这样的体量,有与国家和民族相一致的站位和立场。”中化六建党委书记敖谦说,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中化六建一定要成为骨干,要体现大国名企的使命和担当。据悉,今年是中化六建实现大发展的一年,截至9月份,公司新签合同已突破100亿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前许多人热衷于从日本买马桶盖、电饭煲,喝澳大利亚进口牛奶,说明老百姓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需求但得不到满足。”胡二甫举例说,“工业也是如此,用户对高品质的需求,倒逼我们施工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的中化六建,高质量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领导向员工说,党员对群众讲,从总部到分公司,从高层到基层,无不如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把这一理念付诸自觉行动,员工和企业要实现共同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胡二甫表示。

实力雄厚 技术领先

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

“扛旗”是需要实力支撑的。中化六建的底气在哪里?翻开公司的成绩簿,答案呼之欲出。

在煤化工领域,中化六建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合成氨、煤制乙二醇等方面均有建树,业绩链非常完整。近10年来,公司共建设26个气化项目,94台气化炉(其中一套全球最大),锻炼了一批技术高超的技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空分工程建设方面,中化六建具备空分大型传动设备安装、铝镁合金焊接、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等施工能力,掌握了空分安装工程的工艺技术,近10年来共建设35个大型空分项目。在合成氨、甲醇、尿素、醋酸、烯烃、多晶硅、有机硅等领域,中化六建也拥有出色的业绩和丰富的经验。

中化六建副总经理张效康告诉记者,出于对中化六建技术水平和既有成绩的信任,宁夏宝丰2018年将260万吨/年甲醇全套装置(含气化、空分、锅炉、净化、烯烃、合成、公用工程等)交由中化六建施工。

作为施工企业,中化六建在技术研发方面也不遗余力。他们开发的锆及锆合金管道焊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开发的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移动式管道预制自动焊接工作站》促进了智能制造在行业的应用;开发的悬浮床油品加氢装置关键施工技术,推动了重油和劣质油轻质化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并获中国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中化六建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申报并获得授权专利192项;积极参与《HG20235-2014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的制订;建设多元化创新平台,获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了多元化的创新平台。

打造品牌 精细管理

顺时应势的业务举措

胡二甫告诉记者,中化六建近年来推行的许多战略举措,比如品牌工程、精细化管理等,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若合符节。

品牌工程建设就是标志性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化六建始终以“质量上乘、本质安全、管理精细、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用户非常满意”作为每一个工程的考核标准,出台了品牌工程标准化手册,并对公司在建项目进行考核评比,要求实现国内国外项目品牌工程全覆盖、化工非化工市场全覆盖。

对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的坚持,让中化六建的项目经理们不得不费更多的心思、流更多的汗水。然而作为回报,数十项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化学工业优质工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标杆、全国优秀焊接工程、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2016~2019年,中化六建承建的万华化学(宁波)MDI工程、万华化学丙烯酸及酯工程、越南台塑空分工程、玻利维亚乌尤尼35万吨/年钾盐工程4项工程相继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员工也习惯了自己的优秀——高标准不再是要求而是自然而然;客户也认可了这种优秀,好工程不再是期待而是理所当然。中化六建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大大提升,赢得了一大批金牌客户的口碑和信赖。

“品牌工程建设的推进,确实使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大约有60%的订单来自之前项目业主。”胡二甫举例说,“我们和万华化学从2004年开始合作至今,从最初的零星小合同,到现在频接大单,靠的就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

中化六建的另一大法宝是精细化管理。“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甚至成为其2019年的工作主题。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许多员工也问过。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规范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胡二甫用一句大白话解释说,“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功。”

他表示,中化六建首先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推动项目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早在2015年就提出“一切成本皆可控”,聪明的公司员工则补上了一句“人人皆可控成本”。

目前,中化六建建立了精细化管理推进方案和实施细则,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些内容包括: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夯实党建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强化战略执行,落实兼并重组,推动企业改革;狠抓“三大市场”,多拿高质量的订单;持续推进品牌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狠抓“两清”与“两金”压降,严控资金风险;激发员工活力,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长效驱动作用。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试点单位,中化六建的精细化管理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市场营销、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设备材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琢玉成器 选贤与能

不拘一格的人才大计

化工施工苦,非比寻常苦。

“不怕山高空气稀,莽莽昆仑我爱居。爱国应爱边疆地,誓让青海插红旗。”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化六建老一辈员工们以天为庐地为床、一腔热血建工厂的豪迈写照。他们的后辈——目前项目工地上的“老人”们,也看惯高山大川,踏遍大漠荒原,不以跋山涉水为苦,不以开荒啃土为难。然而,新时代的高材生们,愿意忍受远离都市的单调寂寞和归程不定的辗转漂泊吗,愿意在这个行业里扎根成长吃这个苦中苦吗?

化工施工企业对人的依赖和需求无疑是很大的,对人才的渴望和欢迎也特别强烈。

“目前制约我们发展的不是市场,不是管理,也不是质检,而是人才。”谈到公司的人才战略时,敖谦认真地说道,“工程领域是个特殊领域,人才是很难‘买’来的。”

“一个项目,除了经理外,还需要技术、造价、施工、安全、质量、采购等人员,‘1+6’要配齐。如果我们做到100个项目就要700个骨干。”他掰着指头对记者说,“这只是管理层,还需要若干个专业工程师,算起来一个项目总要二三十号人才能比较好地组织。”

令人欣慰的是,凭着良好的企业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广阔的成长空间、公平的上升渠道等形成的巨大吸引力,中化六建让小小的襄阳城变成“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好地方,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汇聚旗下“入吾彀中”。

人既已有,材将安出?施工虽然“吃土”多,但建的却是“吐金”的装置,对人的要求可一点也不低。“我们需要的是要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敖谦说,“以项目经理为例,综合素质肯定要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和社交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这几条缺一不可。”

为了提升员工素质,中化六建费尽心思。他们选拔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针对发展需要开展岗位与技能培训,对安全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设备材料等部门的人员制订了周密的培训计划;通过自主培训+“走出去”培训,课堂理论+“师带徒”实践,打造了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敖谦亲自选课,从10年前就将EMBA课堂搬进公司。同时,公司与高校合办工程硕士班,既满足了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对知识的渴求,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培训之外,公司还鼓励员工通过业余学习,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各类资格证书,并给予奖励和补贴。而真正的大手笔,则是充分给予年轻人竞争上岗的平台。“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需要平台,两者平行的时候,人和公司就产生合力。”敖谦说,“我们经常自问,是否能够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提供舞台?”

为了给员工提供“用武之地”,中化六建设立了各类人才评选奖励制度,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先进模范评比等方面设置多条通道,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这几年把公司所有副主任岗位都拿出来,面向全公司进行竞聘,同时也对外竞聘。今后这种模式也将推广到分公司项目部,尽可能多地吸纳优秀人才。同时,给予公正、公平、公开的制度保障。”胡二甫表示,“我们也在公司内部实行协议工资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培训、激励、竞争,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不拘一格的人才战略的实施,使一批批人才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化六建推进高质量发展最强大的支撑。

审时度势 转型升级

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

高质量发展是一面大旗,也是一盘大棋。如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化六建领导层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敖谦认为,未来石化行业的布局将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标准持续完善。化工项目转型升级、“出城入园”和化工园区的建设改造,都将给中化六建深耕传统市场带来商机。同时,中央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将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随着国家政策对生态文明的高层设计和落地政策推动,在环保立法和执法双重升级的驱动下,环保产业加速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高质量体现在何处?

胡二甫向记者讲述了他对“质量”的理解。

一是体现在合同订单的质量上。要服务对接好大市场、优质客户和高端项目,擦亮企业品牌,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需要。“我们现在合作项目并不是随意选择的。”敖谦也告诉记者,要保证订单质量,就必须逃离‘饥不择食’的境界。

二是体现在工程产品的质量上。“给业主一个优质的工程,就是对业主最好的回报。” 胡二甫说,“做到了这一点,客户往往也愿意‘优质优价’。”

三是体现在财务质量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人均劳动生产率、市场份额、现金流等经济指标要均衡协调发展,企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体现在科技质量上。科技创新和引领能力要加强。

五是体现在责任关怀上。要为社会作出贡献,担起国企的责任。中化六建在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建设和谐社区、慈善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未来会做更多。

六是体现在“员工的脸上”。“要让员工能够分享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他们在中化六建工作有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愿意和公司一起成长、共同发展。这是在员工脸上能够看得出来的。”胡二甫说,“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百年种树 多点开花

深谋远虑的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企业的未来,中化六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盘或复杂或简单的“棋”。

“我们经常问自己,这个企业3年以后是什么样,10年以后是什么样,我们能做成什么样,能留给未来什么样?”敖谦说,中化六建这片土地,要为今人收稻积粮,也要为后人种树留荫。

为此,中化六建立足当前实际,制定了“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既积足下之跬步,又藏胸中之雄心;既忍蹊径之坎坷,又勉山水之高远。

根据该战略,到2049年,中化六建将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建设的标杆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管理先进,技术领先,规模和质量优势突出,拥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这个战略出发,中化六建又提出了“1346”战略举措,也即瞄准一个目标——集团内领军、国内标杆、国际知名,实施三大战略——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战略,明确4条关键路径——品牌建设、实力提升、创新驱动、兼并重组,抓好6项重点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队伍建设、运营体系建设、全面精细化管理、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建设。

在业务发展思路上,胡二甫介绍说,在国内传统化工领域,中化六建将坚持品牌经营,紧跟优质客户,大力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空分、新兴化工产品等领域的工程市场,争做行业龙头。

在基础设施与环保领域,以湖北省内安居工程、教育产业、工业建筑、环境治理为重点,积极拓展周边市场,通过兼并重组、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快速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省内该领域知名企业。

在国际业务方面,大力开拓基础设施项目,创建国际品牌工程,加快属地化建设,形成稳定的国际市场,持续提高国际业务占比。据国际部主任曹建华介绍,以印尼为例,公司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经过多年的耕耘,工程业务已延伸到水泥、矿产、钢铁、光纤、化肥、食品等众多领域,并赢得了良好口碑。

在实业方面,以服务公司主业为切入点,结合工程施工需要,向机械制造、建筑工程预制等领域迈进,力争2029年营收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

“我们希望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能够早日突破百亿大关,成为百亿企业。”胡二甫吐露了自己的愿望。

这也是中化六建所有员工的心声。